禅宗六祖以及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和新兴国恩寺
- 游戏资讯
- 发布时间:2025-08-28 21:02:57

禅宗六祖以及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和新兴国恩寺
六祖惠能在佛教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人特别是在广东人民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地位。特别是他所倡导的顿悟理念扎根民间,深入人心。六祖到过的地方很多,这些地方都成为著名的景点,人气爆棚。我就从韶关的广州的光孝寺、韶关的南华寺和新兴的国恩寺说起吧。
一、六祖惠能生平。禅宗六祖惠能系唐代高僧(638-713)是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六祖俗姓卢,生于广东新兴。六祖一出生就十分有佛缘,也有慧根,就是现在说的一点就通的那种人,应该说是一点就通的那种佛吧。为了学习佛法六祖在龙朔元年,也就是公元661年赴黄梅追随五祖弘忍学法。一开始的时候六祖还不被重用,不被认识,被安排在碓房舂米,成为一名“行者”。我的理解六祖这会还不是和尚,最多相当于寺院的杂工。可见,但凡有大成就的人都要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方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这个时候,五祖的关门大弟子是神秀,他跟五祖学了很多年的佛法。神秀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当仁不让的接班人,但是师傅一直都没有明说,他自己也十分的着急,但又不好挑明说。后来弘忍要选嗣法弟子,也就是选接班人。为此,五祖出一道题目,就是叫各位寺僧各作一偈作为答案。上座神秀,也就是五祖的大弟子,他主张的是学佛法要渐悟,他作的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个偈也中规中矩,没有大的毛病,也显示了神秀的忠心和勤快。六祖惠能这个时候在寺院干的是杂工,处于考验期,还算不上是和尚,况且他也不认识字,于是他让人代书,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这首偈,得到五祖弘忍的赏识,认为见地比神秀直接彻悟,更符合万法皆空,心自有佛,顿悟成佛的禅宗空无教旨。既然心有所属,选定接班人非惠能莫属,于是五祖便在深夜秘密的把衣钵传给他,并为其传授《金刚经》。同时,五祖也考虑到他出身低微,恐怕门下众弟子不服,日后会加害他。于是指示惠能:“衣钵乃争端,此后传法不可再传衣钵”。并令惠能速离黄梅,南回广东避难,三年内不得出来弘法。
果然不出五祖所虑,惠能连夜南下,匆匆赶路,逃到大庾岭时,身后已有数百名佛门弟子追来,其中有一个名为慧明的僧人,出家前是一位四品将军,速度最快,他追上了惠能。六祖不愧是六祖,他用一句佛法说服了这位将军并收他为徒弟。这位将军用其他理由支走随后追来的数百人,掩护惠能脱身。惠能到达曹溪宝林寺后,也时常被人追踪迫害,不得不隐遁于四会、怀集一带,避难于猎人队伍之中,经常为猎人随宜说法,相传达16年之久。也不知六组在和猎人为伍的过程中所见的猎杀是怎么理解,是可怜猎物被杀,还是可怜人因为饥饿才去猎杀,亦或站在生物的平衡角度去看问题。佛祖就是佛祖,就是与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都与人不同。
唐仪凤元年,也是公元676年,惠能复出,他挂靠在广州法性寺,也就是今天的光孝寺。有一天他在认真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刚好这个时侯有风吹幡动,一位僧人说是因为“风动”所以才引起幡动,一位僧人说是因为“幡动”才显示风动,一时间众人议论不已。这个时候惠能一语惊人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印宗也感觉此人非常人,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这个时候,惠能才出示衣钵并披露了得法的缘由,印宗便执弟子礼,即到召集众人为惠能剃发。至此,惠能得以正式受戒出家并应请在菩提树下开坛讲经。
上图就是广州光孝寺瘗发塔,也就是六祖剃发受戒的地方
唐仪凤二年,也就是公元677年春,惠能率领一众僧人到韶州曹溪宝林寺,也就是今天的韶关南华寺,扩大寺院,广收门徒,倡导顿悟法门,创立禅宗南派,并居住在曹溪长达36年。
惠能在曹溪宝林寺弘法期间,应韶州刺史韦璩仰,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韶关市委书记的邀请到韶州城内大梵寺讲堂为普罗大众说法。惠能的徒弟法海记录下了惠能传法的法要,编为《坛经》,后来广泛流行于世间。你说奇不奇怪,一代禅宗竟然是不认识字的,他所说的法道是弟子帮他记录下来的。所以有道不在乎识字多少,而在于感悟多少,道行多少。
随着禅宗顿悟的法道理念在南方的传播和流行,也逐渐惊动了唐中宗和武则天。唐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派遣内侍薛简前往曹溪诏惠能进京,惠能以年迈有疾婉拒。薛简为了回朝廷有个说法,于是恳请六祖惠能说法,将记录带回朝廷复命。六祖不愿意到朝廷去,我估计他也是考虑到神秀的北派渐悟理论在北方传播,有很多信众,也得到朝庭的认可,去了不知会不会引起冲突,到时候见到神秀也尴尬这样的意思吧。唐中宗和武则天见六祖惠能不愿意到北方去,于是亲颁圣旨赐六祖新州故居建国恩寺。
与此同时,五祖弘忍逝世后,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在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当阳山度门寺创立禅宗北派,后被武则天诏请至长安内道场供养。此后,禅宗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主张渐悟的掌门人是神秀,主张顿悟的南派掌门人是惠能,世人所称的“南顿北渐”“和“南能北秀”由此而来并逐步发展起来。
唐德宗以前,神秀北派禅法大行于北方,受到朝野内外的崇奉 。惠能圆寂后,弟子神会(686年-760年)北上为南派争法统,公开指责神秀的北宗是旁门,并非禅门正宗,神会将“六代传衣”公诸天下,由此开启南北两派法统之争。贞元十二年(796年),唐德宗命皇太子于内殿集诸位禅师,楷定禅门宗旨并立神会为第七祖。至此,南宗代替北宗成为自达摩以来的禅门正统,北宗渐修法门从此走向衰落。
唐太极元年(712年)七月,六祖惠能叫自己的门徒回故居新兴国恩寺建报恩塔。随后,六祖惠能带领法海、神会等门人也回到新兴国恩寺住持说法。唐先天二年(713年)八月初三,六祖惠能在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遗体由国恩寺迁回韶关南华寺。他的真身被人裹棕涂漆,保持肉身不坏,保持其生前形象。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世人瞻仰礼拜。
广州光孝寺。光孝寺系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此处最初为南越王赵建德的府第。后来几经变更才改为寺院,寺名也多次更改,最初叫制止寺,后称五园寺,唐代叫乾明法性寺,五代叫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最后才改名光孝寺。
上图是光孝寺的大门。
广州作为改革的先锋,这里的寺院里外十分整洁。门口外没有人员嘈杂,小贩叫卖。里面没有人员拥挤,没有香火弥漫,炮竹声此起彼伏。这里的人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说话细声细气。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文物史迹众多。有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佛教遗迹遗物。
光孝寺的大雄宝殿
上图是光孝寺的大雄宝殿。这里跟我所见的其他的寺院大有不同,它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案台,上面摆放着信众所放置的鲜花和贡品。这里没有人烧香放鞭炮,没有烟雾缭绕,信众都是虔诚的拿着一束鲜花来敬献佛祖。
大雄宝殿的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间的佛像高5米多的释迦牟尼如来佛,侍立在他两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的两位菩萨,左边是文殊师利,又叫大智菩萨,右边是普贤,又叫大行菩萨。这一佛两菩萨三尊佛像合起来称作“华严三圣”,与其它佛殿供奉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身佛(法身佛、应身佛、报身佛)和三方佛不同。
六祖堂在瘗发塔的旁边,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是为纪念六祖惠能而修建。堂内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为近年所雕,神态安祥,表情中充满了智慧。六祖堂前还有一只大木鱼,木鱼为佛教法器之一,此木鱼头是朝外的。按佛寺的规定,只有十方丛林才能将鱼头朝外,由此可见光孝寺地位之高。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和下。十方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木鱼是和尚们做法事诵经时撞击用的法器。又因为鱼日夜都不会合眼,所以专意用它来警醒众僧,白天黑夜都不要忘记修行,才能“以至于道”。
二、韶关南华寺。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曹溪之畔,人称“东粤第一宝刹”。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来又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韶关南华寺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上面两个图就是宝林道场和天下宝林两个门楼。
寺内一棵高大挺拔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思想也许就体现在这一棵菩提树上。
上面是卓锡泉和外面的门楼。卓锡泉又称九龙泉,相传是六祖洗袈裟的地方,泉水甘甜,终年不绝。
三、新兴国恩寺。国恩寺由六祖惠能大师开山创建。唐弘道元年(683年),惠能大师命门徒将新兴龙山大师故居改建为“报恩寺”,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被赐名为“国恩寺” 。
上图是2024年新年初五,所谓的财神日。进山参拜的信众挤满了大门,大门上方的“敕赐国恩寺”是唐中宗和武则天所赐。当时,六祖惠能于宝林寺大开禅宗法门,其顿悟思想传遍全国各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五日,中宗下诏书奉请六祖进京弘扬顿悟禅法。六祖惠能称病辞谢未去 。唐中宗于神龙三年(707年)赐名为“国恩寺”
上图为位于中轴路线上的山门“第一地”牌坊是寺内重点保护的文物。第一地山门牌坊可以算是国恩寺真正意义上的大门,建于明万历年间,牌坊上镶嵌的“龙虎汇”是明末石湾瓷雕。门的两边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进步方知山第一。下联是:入门始觉地无双。每一回来国恩寺看到这个“第一地”都觉得肃然起敬,能起名第一地也充分体现六祖禅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为是新年假期,又是财神日,广东大地群众喜气洋洋参拜六祖,暨是敬神又是庆祝人民战胜疫情的狂欢派对。六祖禅宗顿悟思想能在广大地传播也是有其道理所在。首先,顿悟思想立足民间,人人皆可接受,随时可用,无需复杂的流程。其次,顿悟讲的是心的感化,不讲究外在的形式,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